【原标题】我区积极发展壮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调千家事 暖万人心
凭祥市卡凤监管中心联合调解室内,多面印制有中文和越南语的感谢锦旗分外引人注目。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周梅初与越南籍调解员叶良杏长期驻扎在调解室。周梅初说,近年来,调解室的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
在北海市,“吴方权调解工作室”“于德水调解工作室”“甘棠树下调解工作室”等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去年各类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约99%。
柳州市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三大纠纷领域已在县层面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各县区总商会均建立了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该市以改革举措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成效的经验做法,2024年获司法部在全国推介。
以上纠纷调解、架构搭建、经验推广等“微镜头”,共同组成了我区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着力调千家事、暖万人心的幸福图景。
2月17日,记者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了解到,日前召开的自治区党委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按照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着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调解范围和程序,健全诉前、诉中、诉后相结合的司法调解机制,发展壮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加强和改进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工作,构建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元解纷工作格局。
当前,我区有人民调解组织1.9万多个,人民调解员约11万人,实现了乡、村两级全覆盖。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拓展,建有交通事故、医疗、旅游、物业、劳动争议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500多个,调解员近万人。同时,我区各地选聘了一批退休法官、司法行政干部和律师担任调解员,调解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2024年,我区部分设区市利用山歌宣讲法律知识,借助“石牌律”等民俗化解纠纷,广西特色调解品牌不断擦亮,龙州县“电视夜校”解纷、富川瑶族自治县“穿针引线”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北海海城区涠洲镇“管快创”化解海岛旅游纠纷3个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去年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49%,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记者 江宏坤)